在沈阳读书三年,又在军校教书四年,之后转到地方工作已历八载,有住房,有沈阳户口,以此标准来衡量,我应该是沈阳人了。
但是,很长一段时间,我都未把自己当成是沈阳人,这大概与我的家庭有关吧。
若从祖籍来看,我应该是沈阳人。父亲的老家是苏家屯区一个叫蒲草洼的小村庄,据说那里盛产蒲草,不过我从未见过,因为记忆中父亲的老家我只去过几次。
父亲虽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乡下人,可后来他中专毕业后分到了鞍山,之后又辗转流落到辽阳,最后回到了一个叫铧子沟的小地方,铧子地方虽小,可盛产煤,日本人为掘取煤炭资源专修了铁路,这条铁路至今还在使用。铧子出过名人,抗日英雄李兆麟就出生在铧子乡的一个叫荣冠屯的地方,李兆麟曾率领义勇军攻打过铧子沟煤矿,他的故居至今仍在,值得瞻仰。
我的童年是在姥爷家度过的,姥爷家是地道的小山村,我习惯了山村的生活。记忆中的姥爷家门口的小河总是清澈见底,夏天我常在河里筑坝捞鱼,在河边套蜻蜓,随大人到山里打山鸡,跟同伴到草里抓蝈蝈。冬天天冷时呆在家里一边在火盆边烤着火,一边吃着烤好的土豆,那是难得的美食。春节时从大木柜子中掏出困了几个月的花盖梨,那细细的果肉,甜里略带点酸的滋味是最好吃的水果。
这山村的印记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,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乡下人。乡下人淳朴、简单、不习惯人多的印记伴我一生,至今我也不习惯当众讲话,不喜欢阿谀奉承,看不惯无中生有;若以此来看,我还是辽阳的乡下人。
如今过着城里朝九晚五的生活,不用挑水,不用下地,不用劈材,不用烧火,不必用蒲扇扇风,乡下的生活离我越来越远了,我也就开始不自觉地关注沈阳了。
我喜欢在故宫里寻幽探古,想象皇太极为一统天下所付出的心血,大清门外的剑拔弩张;我喜欢到张氏帅府徜徉浏览,欣赏大青楼的华丽典雅,去感受老虎厅里的惊心动魄,想象小青楼内五太太的强颜欢笑。多少历史瞬间都定格在历史的镜头中。
我喜欢在北陵的松树下静坐,追思历史的风云;我也常在东大营的兵营前徘徊,体会官兵撤退时的无奈与悲愤。历史的厚重让沈阳值得细细品味。
城市的日新月异让沈阳焕发出新的活力。浑河的晚渡,植物园的玫瑰,棋盘山的松涛,白清寨的滑雪,让人多了不少游览的选择。
从目前的生活来看,我注定要在沈阳生活下去,尽管我还不很习惯,但我还是在关注它的一举一动,从这一点来看,我该算是沈阳人了。
[本文来源:由《星空写作网》整理首发 - http://www.xkxzw.com/webHtml/20151020163048.html ]
文章评价: | 优秀 0 |
好 0 |
一般 0 |
差 0 |
||||
喜欢 0 |
收藏 0 |
|||||||
清洁神器 | 文/小乔1017 | 被秋裤束缚的冬 | 文/橘子味的冬天 | |
一位台商之我的母亲 | 文/董炳煌 | 雨夜的念想 | 文/LAJ | |
活着与死亡 | 文/九里香 | 总有那么多的巧合 | 文/绿叶和露珠 | |
初秋有感 | 文/芸卷芸 | 我甘愿做一个平凡快乐的井 | 文/梁文义 | |
记忆里的咸菜 | 文/江月匆匆 | 财富?穷人?富人 | 文/御影行 | |
温暖如昔 | 【1】楼 (2015-10-25 13:49:43): |
小人物的城市成长史,轻描淡写中还是看得到那份生动与感悟。 |
请输入验证码: |
|